旧版 English

年轻博导谈心得——经济学院张辉

 

    自1999年国家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以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制度经历了从教授中遴选博导(1999年)—破格遴选副教授博导(2003年)—“不固定资格制”遴选博导(2005年)—博导遴选备案制(2015年)—新聘教师博导资格直接确认(2018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方面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新体制助理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有生力量,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本栏目推介各学科年轻博士生导师,以经验交流为专题,分享他们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心得与体会。

 

    

张辉,1975年出生。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

 

张辉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独立著作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等六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和《Emerging Markets Financeand Trade》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横纵向课题十多项。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著)、北京市第十一届、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项。至今共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

 

培养理念:以身作则,正其心明其德而扬帆。勤学不倦,励尔志尽尔材以治道。躬身力行,引以知导以行故奋韬。

做研究先做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做人做事,亦是同理。无论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去业界打拼,都要保持一颗正直的心,对此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提点和指导。

做研究先读书,注意培养学生专业本领和综合素质。希望学生能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导师组内形成了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长此以往博士生们会自发地组织读书会、研讨会,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逐步培养独立科研和团队合作能力。

做研究先实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关注学生的实践经历和实践感受,每次与学生交谈,都要仔细关注学生近来是否学以致用,是否有所体悟,不为学生预设发展路径,逐渐培养学术兴趣,由兴趣而术业专攻。

 

培养文化:组会制度化,交流日常化,导师组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求真务实、关注实事的人文精神。

组会制:求真务实,纲举目张。组会是老师与学生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平均每月会至少组织学生进行2次讨论,每次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方法、内容等,就中国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经济学分析,从理论层次进行概括,从实证角度予以验证。每学期都讨论不同的内容,几乎每两个月一个主题,都是经济学的前沿领域。

交流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围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收入分配、“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热点问题,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讲座、午餐会、沙龙等形式开展深入交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论坛研讨会(例如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北京论坛、国富论坛等),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观点,关注学术前沿;赴部委、地方和企业开展调研,关注顶层机制设计,了解基层实际问题,破解行业发展困境。

    总之,一直坚持在人品之上注重学习成绩、学术水平、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方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