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留学生新生】赵峥:留学燕园,不虚此行

【编者按】2017年秋季,1500余名留学生新生跨越重洋、踏入燕园,为国际化的北大再添独特的的异国风采。9月1日、2日,新太阳学生中心迎新报到的现场,兴奋又有些许紧张的新生、热情且认真细致的志愿者以及活跃并暖心的留学生会的同学们,共同勾画了一幅温暖而明丽的图画,色彩斑斓、生气勃勃。留学生迎新系列报道将从多个角度,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迎新活动的各个方面,记录这一年一会中的新鲜与感动。迎新不仅仅是属于新生的记忆,也是这个园子以及一代代北大人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共同执笔的青春诗篇

我叫赵峥,峥嵘岁月的“峥”

我叫赵峥,峥嵘岁月的“峥”。一双好像闪着光的晶蓝色眼睛,浓密但打理得舒服清爽的胡须,面前这位开朗亲和的澳洲大男孩一开口便“语出惊人”。一句看似简单的自我介绍,不仅显露了他运用自如的汉语语言水平,也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以前的中文名字是亚历山大,直接从英文名字音译过来的,但是我想要一个正宗的中文名字,就让中国朋友帮我取了这个。”


赵峥在迎新报到现场

来自澳大利亚的赵峥从小在堪培拉长大,本科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政治专业,还修读了中文作为第二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成功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并先以普通进修生的身份在北大补习汉语一年。今年秋季,他即将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之所以来到中国念研究生,语言的学习对赵峥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来北大之前已经学习了三年的中文,我当时想如果现在放弃的话,肯定很快就会忘记了,所以我必须来中国待几年,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再给自己一个挑战

可以说,是外界的影响和个人的兴趣双重因素使赵峥得以结缘汉语,并进而结缘中国。他提到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在任时曾大力支持所有澳洲人学习另一门亚洲的语言,“因为陆克文觉得21世纪是亚洲的世界,澳洲应该进入亚洲世界”。中国是亚洲主要的国家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澳洲的华人群体日趋庞大。中文在澳洲的影响越来越大,赵峥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在学习汉语。另外,从自身的角度来说,赵峥对学习语言有很大的兴趣。在接触中文之前他学习了法语并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我觉得大学是学习另外一门语言的很好的机会,所以决定要再给自己一个挑战吧。”

而这的确是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对赵峥而言汉语要比法语更难学。“只有一个方面比法语容易,就是中文的语法比较简单。汉语没有时态的变化,表示过去的话只要加一个‘了’,表示将来的话就加一个‘会’,但是欧洲的语言往往需要记住很多不同的时态。”然而除此之外,汉语在其他方面都难度很大,尤其是发音和书写。不过经过用心的学习和反复的训练,如今的他在日常汉语交流中发音清晰且基本标准、用语丰富又地道,可以说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



赵峥在北京凤凰岭爬山

从南京到北京

本科期间,赵峥曾参加交换项目在南京大学学习了一年,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由于墨尔本大学的中文专业是以语言学习为主,在此之前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的了解并不多,再加上澳洲的很多媒体倾向于把中国刻画成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初次踏上中华大地的赵峥感到十分的惊讶。“我没想到中国是这么发达的一个国家”,他犹记得当时中国带给他的震撼,“你们的大城市比我们的大城市还厉害”!感受到中国的发展的同时,赵峥也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特殊的国情。“我觉得澳洲会比较均衡一些,但是在中国你要是去农村地区,你会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真的和城市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很艰难的问题。”

从南京到北京,赵峥在中国的经历愈加丰富,对中国的理解和热爱也愈加深刻。在南大交换时,他为当地的风景名胜而倾倒,“南京有玄武湖、紫金山这些景观,那里的古城墙也很不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很有意思”,回忆起在南京的时光,赵峥的言语中多了几分激动,晶蓝色的双眼更加闪亮。如今留学北大,同样积蕴深厚的北京让他有了新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他最喜欢的是长城,还在今年夏天徒步游览了箭扣至慕田峪一段的野长城。野长城游客较少,幽静又不失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他十分享受,而途中一些被腐蚀、破坏几近崩塌的区段更带给他一种探险的刺激感。他还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次徒步,那是一个阴天,漫山的苍绿色之中,斑驳古旧但依旧挺拔硬朗的长城向远方伸展。即使隔着屏幕,人们也能感受到那种岁月沧桑的历史凝重之美。



赵峥在云南元阳梯田

赵峥的足迹并不止于这两个城市,凌厉陡峭的西岳华山、别致奇特的福建土楼、古朴幽静的大理古城不断带给他新的惊喜。他经常在朋友圈中说的一个词就是“不虚此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让他感叹不虚此行的旅程。(文/马遥)

编辑:安宁

转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