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2017年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论坛顺利召开

  • 11月4日,北京大学2017年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论坛在物理学院物理楼顺利召开。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资深博士生导师代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及研究生院工作人员18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主持。

     
    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林建华出席论坛并讲话。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的重要任务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对研究生的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肩负着为北大、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大一直努力为年轻教师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年轻教师更快成长。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们也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学术空间,更加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林建华结合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引领的人才,将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作为北大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勇于担起责任,致力于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在世界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林建华讲话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工学院院长张东晓教授从师生关系、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式等三个方面,与各位导师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及北大担任导师的体会。他指出,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导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信心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多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形成严谨的学风,营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好“组会”的作用。针对目前导师普遍反映博士生招生名额不足的情况,张东晓强调应树立培养成本意识,通过资源调配来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博士生名额的按需分配,平衡好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张东晓分享经验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彦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享受我们的教育和科研人生”的报告。李彦结合自己在北大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以及自己多年来培养博士生的体会,分享了导师如何以领路人、伙伴和观众这些不同的角色身份与博士生相处。李彦强调,在培养博士生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合理期望值,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除了关心学生的研究工作外,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最后,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论文发表问题,李彦特别强调要“做科学,不是做文章”,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以更开阔的思路做更重要的科研,做好本职工作。

     
    李彦作报告

    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学术规范与文献引用方法”的报告。强调了学术规范是学者的生命线、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并就如何恪守学术规范以及如何引用他人文献与导师们进行了分享。王子舟介绍了如何避免抄袭剽窃、怎样合理署名、正确投稿的方式等几种重要的学术规范类型,并通过对古希腊以及中国传统学术中部分问题的举例和剖析,进一步加深了导师们对学术规范的理解。王子舟还重点对学术引用的意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引用伦理、引用标注方式等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老师们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

     
    王子舟作报告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庄明科老师作报告。庄明科结合自己多年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咨询与督导、危机干预方面的实践,重点向各位博士生导师介绍了值得注意的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与研究生相处过程中如何更好和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他还对研究生指导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做好自我减压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庄明科作报告

    为了使新聘任博士生导师熟悉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工作流程,招生办公室主任贾爱英、培养办公室副主任何峰、学位办公室主任黄俊平和奖助办公室主任胡晓阳分别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特别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相关的政策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导师们畅谈了心得体会,对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咨询,还对学校的导师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新上岗博士生导师的“岗前必修课”,本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北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了解和学习博士生培养相关制度政策、深入理解自身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后,研究生院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探索导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导师指导能力,推动北大研究生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