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董强主讲才斋讲堂第143讲:兴趣、学术与未知——我对学术与创作的理解

  • 学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艰辛且有时略显枯燥的工作,然而成功的学者会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学术工作与个人兴趣相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理想之境。2017年10月19日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做客才斋讲堂,向广大学生们分享了他如何自我探索、成长、收获,最终获得包括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至高荣誉在内的若干成就的心路历程,阐述了他对学术、兴趣及未知的感悟心得。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主持并全程参加了讲座。

     
    董强主讲才斋讲堂第143讲

    董强在讲座开端回忆起他青年留法的岁月。当时的他生活极其艰苦,一同留学的同学纷纷改行,但他坚守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是以自身的诚挚和优秀打动米兰·昆德拉和勒克莱齐奥两位大师,前者收他为徒,后者成为挚友。在这两位文学榜样的影响下,董强发现自己灵感迸发,萌生出写诗的冲动,在体悟中法诗歌魅力的同时,汲取创作灵感,终有所获,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中法诗集《另一只手》(L'autre main),受到当时法国主流媒体的赞赏。在出版个人诗集之际,他也成功完成了博士论文,可见学术成果和个人兴趣之间互相支撑、交融的联系。董强回忆起自身对中法文学的热爱时,提及了文学的丰富多样性给予他的精神养分,同时,中法双重视角也让他在释义文学作品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达到了“一声两歌”或“一歌两声”的境界。董强指出,在研究中法文化的过程中吸收多方面知识后,自己的观点日臻完善,也能更清晰地辨别、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出独到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对中法文化日益深刻的见解也会加深文化自信,在对他国文化有深刻了解后,外语研究者才能以不卑不亢、平衡对等的姿态与他人进行深层对话,赢得尊重。

    在分享了个人成长、探索的人生经历之后,董强向同学们展示了他近年在学术上、在中法文化交流领域、翻译界的一些具体贡献。除了有三位法国总理同时在场,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殊荣外,最让他难忘的还有他获得翻译《奥林匹克宣言》的难得机遇,而且机缘巧合地在接受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荣誉的当天,参观了位于巴黎索邦大学的顾拜旦厅。回忆起站在顾拜旦27岁时宣读《奥林匹克宣言》的华美大厅的场景,董强感慨道:“做学问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有很多事物在不远处等待你的发现。这让我相信世界万事冥冥之中都是有关联的,而你也可以成为关联中的一部分来串联、传递。这在做人文社科研究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讲到翻译法语著作时,董强谈及如何精准把握翻译的尺度、不强加自身观点和视角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提到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须积极调整自己去做些自身喜欢的事,接触活生生的艺术,做实地考察,让外界的知识力量指导自己。学术理论并非是枯燥、偏颇的,在创作灵感枯竭时,阅读理论著作也同样能受到启发。这样,学术和兴趣创作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以自身为例,董强还展示了他的书法造诣,这与他在中法文化交流上取得的成就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董强教授从青年留学时就拥有的对中法文化的坚守、忠诚和投入,以及他取得的个人成就和荣誉,着实让人敬佩。

     
    同学向董强提问

    讲座结尾处,同学们纷纷向董强提问,提出关于中法翻译及如何选择重要著作翻译的问题,董强一一给予了独到的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