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苏彦捷主讲才斋讲堂第159讲 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与应用

心理理解(Mind Understanding)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长期以来,发展心理学致力于探究关于心理理解的一系列问题。2018年5月31日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苏彦捷教授以心理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一系列中外心理实验,梳理了各种表达心理状态的线索,并论证了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心理理解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苏彦捷主讲才斋讲堂第159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与应用

在讲座第一部分,苏彦捷教授主要以幼儿为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体悟到他人想法的理解视角的转变,从而完成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理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情感性,即察觉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另一种为认知性,为推理和表征他人信念和意图的能力。儿童在成长初始阶段会误把自己看到的当成是别人也了解的事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领会体悟到他人的心理,做出更符合社会情境的行为举止。其实,个体在企图理解他人心理时可以依靠不同的线索,苏彦捷教授归纳了四种主要的理解他人心理的线索,分别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言语表达和交流情境。其中,面部表情的重心在于眼睛和嘴,人类的感情表达都有相应的表情编码,而且这些编码具有普遍及统一性。只要善于对种种表情编码或是微表情加以体察和分析,便能掌握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另外,关于言语表达的线索,因为语言本身具有一定模糊性,如何把话讲清楚让他人会意是一门值得思考的学问。苏彦捷教授进一步说明了有关儿童心理理论获得与发展可能的文化比较,发现中国儿童在亲子谈话和记忆分享的过程中多围绕行为和外部知识,而西方儿童则更倾向于讲述心理状态。这一结果毋庸置疑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虽然东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有着不同的轨迹,但分享记忆这一实践的重要性是普遍的,因为儿童讲述的过程可以推动加强心理理论的获得。

苏彦捷教授还讲到了心理理解失败的病症和案例。比如说,傲慢综合症就是一种因为权力占有而导致的理解障碍。拥有权力会导致人们产生一种优越感,进而会变得对外界信息不敏感,甚至还会以一副很傲慢的姿态把各种外界信息过滤,最终导致在社交场合上的失败甚至是无能。的确,人际交往有各种微妙的机制和法则,不同个体间的理解与沟通总会出现种种偏差。另外,当外部物理刺激完全一样的时候,人们给出的反应都可以是不一样的。这也阐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善解人意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在心理理解与人际交往中,适当的表达、灵活变通及对自己及他人的宽容都可改善人际交往互动。另外,擅于在性格的多样性之间转换,懂得幽默和自嘲的人更能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因为发展心理学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初衷,这门学科的各项成就也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各种社会社交情景。最后,苏彦捷教授总结道,“有心才能读心”,观察、倾听、交流、沟通都是心理理解不可或缺的因素。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同学们向苏彦捷教授提问了有关亲子互动、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苏彦捷教授一一作出了解答。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