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孔炜主讲才斋讲堂第244讲:血管健康,心之所向

  心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 和“死亡率第一”的特点,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是重大慢性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约3.2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其原发病变主要在血管,主要表现为血管“堵”——如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卒中和心梗,和“破”——如高度致死的主动脉瘤和夹层等。针对血管“堵”和“破”,亟需发现更符合国人特点的新危险因素,探索开发更为有效的干预靶点、药物与策略,这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面临的难题。2023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做客才斋讲堂,以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历史、进展和瓶颈,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师生探讨未来契机和可能发展方向。

  

  孔炜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244讲


  孔炜教授从亚里士多德“血管内是空气”的观点切入,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血管是如何连接全身网络这一认知,进而提出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心血管疾病百分之七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孔炜教授指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往往需要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晚期治愈可能性小,主要依赖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所以,如何延缓其进程,实现早预防、早治疗,是现代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孔炜教授主要介绍了基质微环境与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新危险因素的认识及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和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在早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血液中的炎症细胞浸润,迁移至血管壁,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水解血管壁的蛋白酶。 

  孔炜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重罪犯”——一种新型金属蛋白酶ADAMTS-7,就是它在“纵容”血液中的炎症细胞。由于金属蛋白酶ADAMTS-7的发现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非常大的意义,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也抛来了橄榄枝,开始寻求药物研发的合作。 

 

讲座现场

  孔炜教授的精彩报告使老师和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了生物材料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进一步学习探讨了血管病变的关键靶点、腹主动脉瘤新的致病因素等科学问题。在提问环节中,孔炜教授和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撰稿:王子安

摄影:王子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