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2016-2017学年第1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评估情况通报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评估工作自2015年12月启动。本次评估工作采用网上评估形式进行,依托校内门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模块”开展。评估过程经通知布置、参评课程信息维护、网上评估、数据处理、总结分析等各环节。除一部分受学校“研究生课程建设”专项资助建设的课程外,本次课程评估以自愿为原则开展,参评课程由各院系在制定本学期课程教学执行计划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或根据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需要而确定。现将本次课程评估的结果汇总、通报如下:

一、课程评估总体情况

以课程编号和班级号为单位,本次课程评估中得到学生评估的课程总计1024门,数量与上一学期持平。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参加网上评估的人数共计26168人次,比例达到全部选课人数(总计27675人)的94.55%。1024门参评课程中,有效样本量在5以上的课程列为有效评估,数量为910门,占总数的88.87%,相应的有效参与评估人数共计25867人次,有效回收率约为98.85%。

910门课程涉及数学科学学院等27个开课单位,参与院系比上学期多一个,其中包括理工科院系9个,人文社科院系17个,以及深圳研究生院,以课程门数计,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深圳研究生院、法学院最多,分别为127门、90门和78门。

在本次评估的参评课程和涉及院系都比较多,各院系参评课程数量及总体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各院系参评课程数统计与平均得分情况

院系代码

院系名称

参评课程数

院系平均分

全校平均分

00001

数学科学学院

18

96.16

96.83

00004

物理学院

66

97.38

96.83

00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6

97.57

96.83

00011

生命科学学院

24

94.48

96.83

00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8

97.31

96.83

00016

心理学系

22

94.86

96.83

00017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127

95.54

96.83

00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

16

96.49

96.83

00022

考古文博学院

14

97.18

96.83

00023

哲学系

1

91.26

96.83

00024

国际关系学院

19

95.96

96.83

00025

经济学院

26

97.06

96.83

00029

法学院

78

97.94

96.83

00030

信息管理系

15

97.33

96.83

00031

社会学系

28

97.98

96.83

00032

政府管理学院

35

96.90

96.83

00039

外国语学院

64

97.69

96.83

0004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99.31

96.83

00041

体育教研部

10

98.22

96.83

00043

艺术学院

16

97.04

96.83

00044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4

96.22

96.83

00047

深圳研究生院

90

97.11

96.83

00048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61

97.84

96.83

00062

国家发展研究院

15

96.73

96.83

00067

教育学院

25

97.12

96.83

00068

人口研究所

13

96.74

96.83

00086

工学院

9

97.43

96.83

总计

910

96.83

 

从课程负责人的职称结构来统计,教授占参评总数的38.35%,副教授占参评总数的28.46%,讲师占参评总数的4.07%,其余为高级工程师、长聘副教授、预聘副教授、助理教授、外聘教师、外籍教师、特聘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我校的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本次评估中总计占到66.81%。而实际上则涉及的任课教师更多,因为很多研究生课程都是多位教师联合授课,而课程评估是以课程编号为基本单位开展的,即一门课程评估一次,对同一门课程多位教师共同开设的情况,评估中则以课程的主要组织者为任课教师或课程负责人。

表2:任课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职称

所占比例

人数

长聘副教授

0.77%

7

副高

2.08%

19

副教授

28.46%

259

副研究员

0.77%

7

高级工程师

0.11%

1

工程师

0.33%

3

讲师

4.07%

37

教授

38.35%

349

教授级高工

0.22%

2

外聘

2.75%

25

研究员

3.41%

31

预聘副教授

1.10%

10

正高

1.10%

10

中级

0.88%

8

助理教授

1.86%

17

助理研究员

0.33%

3

其他

13.41%

122

 

    关于课程评估的数据,本次评估总计回收有效评估记录25867人次,总体数据质量较好,可用于统计分析。同时,在网上评估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评估时可能指向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授课教师,一部分课程的选课人数和参评人数偏少,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评估数据的统计意义受到一定影响,统计结果供参考。

二、课程评估数据分析

本次课程评估在数据处理上跟历次评估一样,卷面设置采用百分制,最高分为100分。本次评估得分情况比较不错,全校所有参评课程平均得分96.83分,比上学期的平均得分略高。在910门有效问卷数大于等于5的参评课程中,得分在95以上的有750门,其中有60门课程的得分为100分,得分介于90至95分之间的有126门次,得分介于80至90分之间的32门次,总体得分情况良好。

课程授课质量总体较好也体现在各单位参评课程的平均得分上,全校平均得分为96.83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研部的平均得分在98分以上,表明对这两个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总体评价相对较高。

本次所有参评课程平均得分达到了96.83分,说明大部分课程受到了研究生的较好评价,总体效果较好,在样本量具有统计意义的前提下,这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及其在研究生中的受欢迎性。同时也应该看到,一部分课程得分较低,80分以下的课程共计16门,得分最低的一门课程为78.72分,针对得分较低的情况,建议相关任课教师和院系主管负责人能够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分析具体原因,总结经验和不足,积极改进和提高授课质量。

同时,因为学科规模和课程特点的原因,一部分院系和专业开设课程的选课人数比较少,以及有部分课程的有效参评率较低,有效样本数量偏少使得计算结果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受到影响,在参考和分析时应持谨慎态度,全面看待结果。

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横向比较可看出,全校所有参评课程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和对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比较好,表明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的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

表3:参评课程各分项评估指标平均得分情况

评价依据

校平均

设定值

得分率

项得分率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本学科/专业基础性课程(或重要的辅助性课程)或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今后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9.67

10

96.70%

96.47%

课程内容新颖,涵盖信息量大,有启发性、延展性,有助于增加对本学科的了解且重点突出

9.64

10

96.40%

教学内容更新及时,能够反映学科发展趋势,或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

9.63

10

96.30%

教学资料

有公开的课程简介,方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难度、和学习/考核要求,便于学生选课

2.89

3

96.33%

96.22%

有教学日历和授课提纲,有利于学生统筹安排学习与研究

2.89

3

96.33%

有完备的教材(讲义),或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

3.84

4

96.00%

教学方式

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或手段,注重教学效果

4.84

5

96.80%

96.80%

教师能够驾驭教学内容,讲课有条理,表述清楚、准确

4.85

5

97.00%

讲课生动活泼,方式灵活,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

4.82

5

96.40%

作业布置合理,要求严格,批阅认真;考核方式科学、公正、公平

4.85

5

97.00%

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端正,责任心强, 遵守教学和学时安排,不随意变动

4.89

5

97.80%

97.53%

备课充分,授课认真负责

4.88

5

97.60%

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或教学效果

4.86

5

97.20%

教学效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86

5

97.20%

97%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系统的锻炼

4.84

5

96.80%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信息

4.85

5

97.00%

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

4.86

5

97.20%

97.20%

对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

4.87

5

97.40%

97.40%

 

总结开放性问题中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参加评估者对大部分任课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内容的启发性和前沿性等,均给予较高评价,体现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灵活、教师尽职尽责、学生参与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同时,概括评估者提出的有关反馈,也反映出目前我校研究生课程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列举如下:认真备课,减少课件的出错率,树立严谨治学的榜样;配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讲义或相关资料,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并及时公布作业答案;保持教学方式多样性,增加开放式思维训练,注重对学生学术自主思维能力的开发;采用案例、实际演练、动画等形式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课堂内容过于零碎,不利于学生统筹掌握所学知识,应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并灵活调整;系统化安排专家讲座或团队授课以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将课程与实际研究紧密结合,权衡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科研应用的比重,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对助教进行周期性培训,强化助教工作专业性;等等。

三、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与建设的思路

通过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反馈和检查教学质量,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生院组织并改进评估,旨在了解目前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状态,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及院系,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研究生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方法还不够完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理解及支持。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反映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生院将在以下几方面继续积极探索,努力推进:

1、梳理研究生课程库,完善课程信息,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选课指导信息,依据学生、教师及院系反馈情况对已开课程进行评估、检查,并及时调整。

2、积极推动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通过教学、考察、举办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研究生思维方法、技术能力、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训练,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在经济和政策层面继续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支持,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3、举办北京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奖励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申报时已经过三年以上实践检验,对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有示范引领效果的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和团队,并为将来申报市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做好储备。

4、继续举办“黉门对话”系列专家主题论坛,极大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和学术导向作用。2016年,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历史学系、哲学系、经济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等八所院系承办九场“黉门对话”系列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历史、哲学、经济、法学、艺术、汉语教学、量子学、医疗等领域内的某一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对科学和人文的探讨、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