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年轻博导谈心得——政府管理学院田凯

1999年国家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以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制度经历了从教授中遴选博导(1999年)—破格遴选副教授博导(2003年)—“不固定资格制”遴选博导(2005年)—博导遴选备案制(2015年)—新聘教师博导资格直接确认(2018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方面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新体制助理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

目前,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有生力量,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本栏目推介各学科年轻博士生导师,以经验交流为专题,分享他们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心得与体会。

田凯,1973年出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MPA教育中心主任。


开讲啦

一、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引导其从学术思考中获得乐趣。

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博士生培养周期相对较长,毕业后往往会从事研究工作。所以我特别强调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能够从学术思考中获得乐趣,研究工作才可以持续,才能在一个领域走得更远、更持久。学生进校后,我会和学生谈我的培养思路,并鼓励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些学生比较迷茫,寻找兴趣点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个过程中我会和学生多次谈话,并鼓励他们多做尝试,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引发个人兴趣又具有学术潜力的学术问题。我不强调学生必须跟着我的研究兴趣走,而是更多鼓励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如果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我一致,当然更好,但如果不一致,我会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生在共同研讨中相互促进。

二、培养学生在阅读经典和社会调查中增长才干。

我和学生有固定的读书会和面谈时间。我从两方面入手培养博士生:一方面,强化学术功底。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我很强调和博士生对高质量的经典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和研讨,这是提高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关键。另一方面,我强调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通过亲身体验对中国社会现实有着更为精确的把握。在共同读书、共同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很多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也在互动中得以培养。

三、多种方法保证博士论文的高质量。

首先,论文的选题非常关键,我强调学生选择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重要的、核心议题写作论文,而不要把关注点放在细微末节的问题上。学生在写作论文之前,会先和我谈写作构想,我会不断追问他思考的问题,让他的思考更为清晰化。有些选题我认为走偏了或不能切中要害,我会建议学生换一个选题或换一个角度。其次,让学生通过深度研讨把握所研究问题的前沿和经典文献,对与研究论题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要非常熟悉。其三,培养很强的思辨能力,能够看出前人研究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知识层面的贡献。其四,要求学生应该有坚实的一手调研资料,并能够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和建构理论。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我会和学生多次面谈,不断挑战学生的观点,让其不断思考完善。

四、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课题组文化。

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导师对待学术研究和人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如果要求学生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导师自己先要做到。我比较强调在学生们中间创造轻松、团结、上进的氛围,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博士生、硕士生都毫不保留地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论辩,亲密无间。

五、教学相长,与学生一同进步。

我一直认为上课、带学生和科研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我常常能够发现自己思考的问题中不成熟的地方。学生们常常会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引发我的进一步思考;指导博士生对我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促进。担任博士生导师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博士生一进校,马上就得想着怎么培养他、具体研究什么问题、他的知识结构中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尽快进行弥补。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会促使我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博士生思维活跃,是创作的黄金期,和博士生的研讨、合作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我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我的课题研究,通过共同研讨、共同调研,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了解更多

田凯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与管理。曾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等。2009年开始指导博士生,迄今已培养多名博士生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或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任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