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年轻博导谈心得——生命科学学院胡家志

自1999年国家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以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制度经历了从教授中遴选博导(1999年)—破格遴选副教授博导(2003年)—“不固定资格制”遴选博导(2005年)—博导遴选备案制(2015年)—新聘教师博导资格直接确认(2018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方面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新体制助理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有生力量,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本栏目推介各学科年轻博士生导师,以经验交流为专题,分享他们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心得与体会。

胡家志,1984年出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对于生物这类实验科学的学生来说,数据利用和分析处理是学术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借鉴严复先生的“信达雅”理论,我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信”,是指正确、客观地进行数据分析,使结果准确可靠。

这是论文的根基,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对于高通量的数据分析,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不敢分析,或是只做简单的低层次分析,结果呈现的就是一个半成品;二是分析得太“彻底”,得出一个高度概括的结果,让人无法判断其分析过程是否可靠。基于此,我要求学生要做多人交叉验证。同时,不仅检测最后的结论,还要对比原始数据中的多个重复,让学生们明白每一个数据都非常重要,绝不可任意丢弃。

 

二、“达”是指在数据图表的安排要考虑到逻辑的合理性和证据链的完整度。

科学是讲究逻辑的,在已有可信结果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如何将数据用合理的逻辑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吸引人”的科学故事。编排好图表之后,我一般会让学生们在组会上口头报告。这一报告过程中,学生们能直观感受到“故事”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支撑关键结论的证据链是否完整。“达”,需要学生了解领域进展,对实验结果中的“闪光点”有清晰的了解,确定逻辑围绕的中心。

 

三、“雅”是指数据图表呈现方式需要简单美观、重点突出。

一篇完整论文包含的数据量很大,涉及到的元素也很多,学生们完成的第一稿图表往往就是一锅“大杂烩”。数据大量堆砌,逻辑虽在,但关键点却不突出。此时,我一般要求学生做口头陈述,讲出要点,并把不重要的数据放到补充图表中。最后力求图表的美观,即图表格式、颜色搭配、字体及颜色以及图表大小和位置等,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比较中找到一种简练美观的表达方式。“雅”,要求学生有一点美学常识,但不能破坏数据的正确表达。

胡家志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基因组学与疾病,即利用免疫学与基因组学的交叉进行免疫系统的发育与疾病的免疫诊疗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PNASGenome BiologyNatureProtocols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自2016年组建实验室,并开始指导博士生进行科研。所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人自加入实验室半年以后便有科研成果发表,并在会议上做英文口语报告和海报介绍,获得会议优秀海报奖励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