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年轻博导谈心得——北京大学工学院​邹如强

自1999年国家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以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制度经历了从教授中遴选博导(1999年)—破格遴选副教授博导(2003年)—“不固定资格制”遴选博导(2005年)—博导遴选备案制(2015年)—新聘教师博导资格直接确认(2018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方面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新体制助理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

 

目前,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有生力量,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本栏目推介各学科年轻博士生导师,以经验交流为专题,分享他们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心得与体会。

 

 

邹如强,1978年出生。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一、文献积累巩固知识,学术反思提升实力。

在培养博士研究生方面,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及灵活应用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勤于看文献的良好习惯。建议学生每天早上来实验室首先把刚上线的电子期刊论文快速浏览一遍,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文献下载下来,详细阅读,并做好笔记,勤于总结。同时,在选修专业课程方面要多给他们建议,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尽可能多选修交叉学科课程,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及专场报告,了解最新学术前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很有可能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当他们带着问题再去反思和回顾专业知识时,提出有价值的科研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提升。

 

二、英文组会、一对一交流,炼造学生科研能力。

定期开组会也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每周我都会组织学生召开组会,要求学生轮流综述最新文献报道或专业技术知识,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我更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分享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吸收借鉴他人的知识以补充自身的短板,更将有助于促使学生们之间团队意识的增强。除定期组织组会外,我每周还会与研究生们进行“一对一讨论”,询问他们这一周开展科学研究的进展及遇到的困难,以期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效率。

 

 

三、论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收获认同感与成就感。

论文写作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定期开展论文撰写讲座活动必不可少。论文讲座一般从论文的选题,实验数据的处理、段落的逻辑安排、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务使学生熟练掌握论文写作要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当学生完成论文初稿时,我会要求学生先梳理通篇论文的思路,再与学生一起逐字逐句进行讨论。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每当学生们的论文被接收发表时,看到学生脸上那种被认同感和成就感,自己作为老师感到甚是欣喜。

每当学生毕业奔赴自己新的工作岗位,总能令我想起与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在实验室共同攻克学术难题、激烈讨论论文观点,在篮球场上奋勇争抢、挥洒汗水......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我为选择教书育人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到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邹如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多孔能源材料研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高被引和热点论文。201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毕业生6人;其中夏威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10,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Asif Mahmood博士获得北京大学创新奖、北京大学优秀留学生学术奖和教育部杰出留学生奖; Hassina Tabassum博士获得北京大学工学院“学术十杰”奖和教育部杰出留学生奖。目前课题组在读博士生9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