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教授主讲才斋讲堂五十九讲:从西潮到东风
5月9日晚7:00,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才斋讲堂第五十九讲在二教107拉开帷幕。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主讲,林毅夫教授以“从西潮到东风”为题,为大家作了主题演讲。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主持。
首先,林毅夫教授从自己在世界银行做首席经济学家的经历出发,指出西方世界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毫无准备。与当时主流理论界对此次危机乐观的态度不同,林毅夫认为这次危机可能会旷日持久难于摆脱。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是什么?林毅夫教授指出,学界和理论界上相当多数的人都认为原因在与国际收支不平衡。而这些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理论根源有三个:一是东亚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产生了大量贸易顺差;二是东亚经济体吸取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为了自保,积累大量外汇,增加出口,创造贸易盈余;三是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造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
林毅夫教授对这些逻辑上似乎是自洽的理论进行了驳斥。林毅夫教授指出,第一,2000年前,东亚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大体是平衡的,因而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的东亚经济体不可能是导致2000年及之后全球贸易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第二,如果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东亚经济为了积累外汇而“自保”导致的后果,如何解释日本和德国贸易盈余增加?第三,如果中国利用人民币币值低估赚取更多外汇,那如何解释同中国竞争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增大,外汇积累增多?
林毅夫教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在于美国。这主要是与198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货币应对政策失误有关,究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在宏观的货币政策当中只考虑本国的利益,结果产生了对全世界的影响。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如何应对?林毅夫教授认为,短期的援助只能是止痛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必要的,但是这会遇到政治上难以推行的困局。是否有途径走出困境呢?林毅夫教授认为走出危机可以通过实行全球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复苏计划来实现,即全世界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于能消除增长瓶颈、短期能够创造就业、中长期能够提高增长潜力和竞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瓶颈、环境瓶颈等方面,以增加需求。
林毅夫教授还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反思。林教授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印钞增发货币,以期支撑起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林教授认为未来可能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也存在隐忧。林教授建议使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提出的“班克尔”的改进版––“纸黄金”,来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替代目前的国家储备货币,同时保留每个国家的货币,以固定汇率和“纸黄金”挂钩。
最后,林毅夫教授指出,现在主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出现。我们只有独立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才会让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