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叶自成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八十七讲:全球视野、中国情怀、北大担当

116日晚7点,由北大研究生院主办的才斋讲堂第八十七讲在二教107开讲。北京大学国际与关系学院教授叶自成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中国情怀、北大担当––以人文研究、华夏主义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主持。

华夏主义与北大担当

叶自成首先从他的著作《华夏主义:华夏体系500年的大智慧》讲起,这本书对公元前721至公元前221年的华夏体系作了理论总结,分析了华夏体系 500年间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理论和思想,认为中国众多思想归根结底,最有影响的当属道家、儒家和法家,其核心分别是道、德、法。华夏主义的内涵便是道、德、法的精华合一。

具体来讲,叶自成认为老子的道致精华是和谐,所谓以无事取天下”“以百姓心为心民本,自由、平等、公正、宽容、民本的思想也都在老子的思想中出现。孔子的仁治精华在于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区别于神性和理性;强调人本主义,区别于官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强调以民为本、人道主义、人才主义,从而注 重君子的教化与培育;强调中庸之道,从而反极端。而商子(商鞅)的法治精华则可以概括为以农民、农村、农业为中心的重农主义,以权力统一为取向的国家主义,以削弱贵族特权为取向的平民主义事功主义,以法治为取向的法治主义。

叶自成认为做学问一方面要有全球视野,要思考中国过去曾长期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有哪些东西影响世界;今天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用什么来影响 世界;要把中国放在全球视野中审视,才能知道中国人文研究的方向、位置、高度在哪里。另一方面要有中国情怀,学术无国界,但学术研究者是有国界的。中国学者应努力使西方学术精华中国化,使中国的历史文化概念国际化、特色化。为此,应提出、关注、思考、解决中国的问题。基于此,叶自成表示,北大不仅仅是一所 大学,更要担负起中国的学术使命,以贡献于世界文明。他认为梁启超的一段演讲非常准确地说明了北大担当:

盖大学校之发达,校长教师与国家社会,虽同负其责,然与大学校有至密之关系者,实在学生诸君……普通学校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于 社会之能力。此为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固不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别之目的维何?曰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是焉……诸君受学于此最尊严之大学,负研究学问之大任,鄙人所欲进一言为诸君勉者,亦唯祈诸君能保持大学之尊严,努力于学问事业而已。

 

叶自成主讲才斋讲堂87

自然与人文:崇尚科学和与科学对话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自然科学指对物质世界的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研究。由此可见,自然科学重逻辑理性、规律性、必然性、重复性。叶自成谈 到,人文科学适用自然科学的科学理性思维,但是规律有所不同。科学规律的特性是唯一性、真理性、一个答案,而人文规律的特性是或然性、意见性、多个答案。进一步讲,物性越大,科学性越高;人性越大,科学性越小。所以,科学规律具有普遍性,而人文规律具有特殊性。

那么,为何人文研究不同于科学研究?因为人作为物是简单的,但是作为会思想的物又是超复杂的,由复杂的人构成的社会组织、团体、国家、国家组织、社 会、世界,更是超复杂体。这就导致人文研究在许多领域难以形成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只是对某一问题的知识不断地系统化和深化。可以说,科学研究是研究共性,人文研究研究差异。

在人文研究中,从何处寻找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便是对人文规律适用性质疑,努力证伪。比如,国际关系学科的规律非常具有西方特色,以前有一个普遍 看法是谁拥有海上交通要道控制权就能占优势。于是就可以提出质疑,同样是海岛半岛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在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没有发展出海权?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可见,要经常对人文规律存疑。

读书与思考:敬畏大师和与大师对话

叶自成接着谈到了读书与思考是做人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他说:阅读是启发,思考是消化,学习是汲取、继承和尊重,对话是反思和批判。

他建议同学们要直接读原典,不要在读原典之前花过多时间看各种解读类书籍,要直接在原典中汲取、消化、反思和批判。

叶自成提到,在读的过程中,面对创作原典的先圣,要敬畏与批判。要记住: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比如,我们在学习孔子思想的时候,也要批判孔子 思想中的糟粕,诸如等级观念等。而面对解读经典的大师,则要敬畏与质疑,一方面仍要敬畏,另一方面则要敢于质疑,大师很有可能会犯错误。

西方与中国:学习西方和与西方对话

对于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叶自成认为首先要学习西方。但是向西方学什么?他认为主要是借鉴概念和方法,拿国际关系领域而言,主要是借鉴诸如国家、民族 国家、主权国家等概念。但是学习西方很容易会导致三大弊端,分别是崇洋媚外,西方中心;食洋不化,文字游戏;文化自虐、历史虚无。因此,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学西方?什么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好的但是不能学习?中国与西方相比有什么优势?

叶自成指出要注意中西思维的不同。中国思想像围棋,注重打持久战,注重综合;西方思维像国际象棋,强调全歼,强调专门。比如孙子的战略思想,不同于西方一些古典军事家的思想只谈军事,而是广泛地涉及政治学、心理学等等。

叶自成同时指出西方思维中存在二元对立的缺陷,比如公私、官民、个人社会、无知全知、唯心唯物、内部秩序外部秩序、我他等概念。然而,中国文化是兼容文化,强调阴阳相对协调转化共存,这一特点使得中国人文学术不仅可以和西方对话,而且还有可能超越西方。

叶自成最后引用梁启超的一段话作为讲座的结束语,并与学生们共勉:诸君勉之!努力问学之事业,以发挥我中国之文明,使他日中国握世界学问之牛耳,为世界文明之导师,责任匪轻。诸君其勉力为我中国文明争光荣!

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来到讲台与叶自成交流。

叶自成简介: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起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进行本科与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96年起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至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