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记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严方雪

严方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

即将到来的七月,她就要告别这个生活了四年的校园了。

在生科的四年,她体味过醉心学术、沉浸在实验室当中的辛苦;体验过策划活动、服务同学收获快乐的学生会主席经历;更拥有着心怀兴趣与理想,在生命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前行的勇气。

毕业后即将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严方雪,在用实力使情怀和理想落地的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严方雪近照

兴趣与选择

来自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的严方雪在高中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尽管在她眼中,母校在北京的名气不是特别响亮,但是这并不能妨碍她在高考之前就凭借着当时的校长实名推荐政策获得了北京大学的60分降分。

在高考中,她的发挥同样稳定,高考分数直接超过北京大学录取线。严方雪就这样戴着“学霸”的光环踏进了这片人才济济的园子。

和校园中许多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迷茫一片的同学们不同,严方雪对专业的选择要笃定得多——高考前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把北大生科当成了自己的第一选择。最后的结果也让她得偿所愿。

为什么会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和常见的生物竞赛考生不同,她是因为一部科幻电影爱上了生物。她说,高中时给她印象最深的那部《超凡蜘蛛侠》可以算正式让自己有了在大学里学习研究生物的想法。

如果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去审视蜘蛛侠这个故事,其中包含的内容与含义十分丰富。尽管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几年,严方雪谈起电影中蜘蛛侠由于被蜘蛛咬了一口而产生基因变异,以及电影中反派蜥蜴博士同样凭借基因技术治愈自己的残疾等片段时,仍然是头头是道,兴趣盎然。电影中描述的这些“高大上”的科技手段,给当时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惊叹和羡慕不已。

除了科幻电影,高中生物老师对严方雪的影响同样功不可没。在她的记忆中,高中生物老师曾向她们提出一个问题:人类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进化到最终形态的人类会抛弃身体,包括四肢以及整个躯干,仅仅保留大脑。因为目前人类躯干比较消耗能量却不利于大脑去处理信息,只保留一个大脑去处理信息能达到很高的效率。只要对独立的大脑进行特定的刺激,就会产生诸如享受美食的愉悦等感受。单个大脑的思考水平还不够强大,人类群体大脑进化的最终形态会是所有人的大脑互相连接,以达到最佳的信息处理能力。生物老师的讲述让严方雪心中的幼苗开始舒枝展叶,生命科学的方向和道路在她面前逐渐清晰起来,而对生命和生命学科的崇敬则从那个时候就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即便在今天,在经过了四年的生命科学专业学习的严方雪看来,高中老师所讲的这些看似虚幻的故事已经从科学层面有了实现的可能。

科研与实习

生命科学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严方雪早早地从大二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科研生涯。

初入实验室的严方雪什么实验操作都不懂,而大二的课程又非常繁忙,为了能够更好地兼顾课程和实验,她把所有的书都带到实验室里,利用做实验的间隙埋头自习。那段时间她每天只睡6个小时,每天都是最晚离开实验室的人。

除了自身的求知若渴,温馨的实验室气氛,导师、师兄师姐的指导也让严方雪开始“野蛮生长”。慢慢学会实验技术和操作后,她开始独立设计、操作实验。经历过假设被实验结果否定,经历过头脑风暴带来实验的灵感,经历过迷茫时通过大量阅读文献从而确定下一步研究方向,也经历了写文章时三天憋不出两个字的痛苦,最终她的研究成果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整理论文的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一个课题从找不到方向到终于明朗清晰,从刚起步到形成一片完整的文章,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从无到有,慢慢长成一个完整鲜活的人。

一个北京女孩经常由于繁忙的实验而周末不能回家,她“拼命三郎”式的忙碌并不被专业之外的父母所理解。她只能慢慢给父母解释:培养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就需要换液,否则就会危及细胞的活力;实验是为了寻找新的发现或者和已有假设进行对照,需要具备可重复性;生命科学是门实验科学,需要大量实验为理论作铺垫和印证……久而久之父母也渐渐理解了她。

从最初对生物的理解停留在基因变异、蜘蛛侠,到慢慢深入了解生物这个学科,她觉得通过学习生物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自然奥秘、知道人类和自然是怎样的。但严方雪体味更深的在于,生物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学科,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有重大的突破或是非常有前景的应用价值,毕竟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生物学科对未来生命形态的探索也在不断吸引和激励着她,一如她高考后填写专业志愿的初心一样。

在完成本科科研任务后,严方雪选择了去一家国际知名医药公司实习。公司里的生活与实验生活完全不同:高大的写字楼与充满各种仪器的实验室有着天壤之别,严格规定的工作流程与需要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操作也不尽相同。作为实习生,每天按照公司的流程,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让他对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医药行业有了切身的了解,还带给她一种提前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就感。

“生物科研的道路带来的是人生中最独特的体验和经历。”严方雪说。

 

严方雪穿学士服的毕业照

成长与改变

在北大,每个人可能不止拥有一个身份。对严方雪来说,她不仅是实验室中醉心学术的一名学生,在实验室外,她还是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的副主席。最初抱着通过参与学生工作来锻炼胆量的目的而来,严方雪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性格方面的改变与完善,更拥有着几年来学生工作留下的美好回忆。

一场“陌生人之间的八分钟交流”活动是严方雪参与组织的众多活动中的得意之作。顾名思义,这个活动通过邀请陌生人参加,并且现场进行一男一女配对,双方之间有八分钟的时间去相互认识了解。然后更换对象,开始新的一轮八分钟的交谈。

这样一个全新的创意和尝试让严方雪在准备和策划时费尽了脑筋。活动前,她担心提前借来的教室能否满足参与者的人数规模;她考虑到男生女生的数量是否均衡,场面会不会出现“落单”的尴尬局面;她还使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去吸引参与者。

从活动开始前焦头烂额和毫无头绪,到活动中提心吊胆直到结束,到后来看到参与者的如潮好评长舒一口气,严方雪的感受颇多:准备得越充分,结果就越成功,留下的回忆就越美好。

学生工作对严方雪来说只是忙碌的学术生活中的“调味剂”。不过她对接近三年的学工生涯评价很高:“这些经历塑造了我的性格,让我从一个胆怯的人变成一个乐于与人交往的人,心智也变得更成熟。我还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大家一起干活、一起玩耍,即使后来我渐渐退出了各个组织,但和大家关系都还是特别好,因为我们有最快乐最宝贵的回忆。”

严方雪怀着兴趣与好奇来到北大,繁重的学业并没有消磨掉她的热情,反倒是在不断的学术训练中,把她单纯的兴趣升华成为了人生的理想。

每一个做生命科学研究的人,都拥有改变人类命运的宏大梦想,而在未来即将专注于癌症方向研究的严方雪,更是走在实现理想最前沿的实践者。她给自己未来的规划很明确——读完博士以后,前往制药企业工作,参与研发和实验,这是她眼中的一条能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的最快最有效的道路,也是一条实际应用的价值和前景十分广阔的道路。曾经在制药企业实习的经历告诉她,尽管实习当中规范有序的生活是她所喜爱和适应的,但如果想走自己心中的那条能够实际改变人类的道路,本科毕业的学问和见识是远远不够的,攻读博士从而进入研发岗位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选择。

严方雪近照

回首来时的路,严方雪想对高中生们说:“在大学里多尝试每一条路,不要一进来就认准了某一条路不放。多尝试不同的路径,然后你才能发现你想做什么、你喜欢什么,或者哪条路更适合你。”

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严方雪在不断接近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愈发稳健和踏实。

毕业之后,严方雪将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在博士阶段,她将继续在癌症方向进行探索,借助于美国发达的医疗体系和宾大优秀的医院系统,努力推动自己在临床研究上更进一步。(文/新闻网学生记者 原荣荣 刘明洋)


编辑:白杨

转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