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赵耀辉:不忘初心的经济学家

炎炎夏日,有一群北大学生放弃空调沙发的舒适安稳,走进村庄、街道和医院,与老人们促膝长谈。他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却有着共同的身份——“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的访员。

这一项目旨在收集相关数据,推动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问题的跨学科研究,迄今为止进行了整整10年。十年栉风沐雨,项目主要创始人、北大国发院教授赵耀辉在其中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从美国归来20年,一半的光阴都投入于此。从无到有,一路筚路蓝缕,她笑着说:“没有后悔过,觉得很有成就感。”

到目前为止,参与项目出访的同学有600多位,项目产生近800篇论文,有两万多个注册用户,是很大的产业。国发院的壮大,甚至一个项目的规模都如此壮观,怎能想到,20多年前,那儿只有两间半办公室和一群踌躇满志的学者。

赵耀辉,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经济学家的“情怀岁月”,这是一段有温度、有书香、有圆舞曲旋律的泛黄岁月。

 

赵耀辉教授

结缘“过去的经济”

正如现在许多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一样,赵耀辉1981年上大学时,并不知道经济系是个怎样的专业。80年代刚开始出现“国民经济管理”这个专业,在这之前,大学里的经济有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往回看,那不能算是经济,那是计划经济,是没有市场的经济学,一切都在计划中。改革开放开始之际,中国百废待兴,文科生赵耀辉和同学们踌躇满志,打算在经济系学习怎么规划和管理国民经济,将来做宏观经济管理的事。

说起本科生活,赵耀辉回忆起了80年代的北大,每天晚上都有舞会的北大,伴随着悠扬的圆舞曲,同学们聚在“大饭堂”(现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所在)或学五二楼,欢声谈笑、跳交际舞。刚刚改革开放,大家对一切很感到很新奇。周末大家会一起骑车出去玩,非常欢乐,“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我们不担心出国交换等问题,没有人操心工作问题,毕业之后国家包分配”。

本科结束后,同学们接受国家分配,工作地点分布在全国各地,赵耀辉说“自己比较喜欢上学”,所以选择读研究生。

巧遇与时机

当时出国的学生很少,赵耀辉研究生阶段的出国也是偶然的机会。当时,海外华人邹至庄先生非常关注中国教育,他看到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差别太大了,而现代经济学的思维对于中国经济改革非常重要。于是1985年在中国办了“福特班”,选拔国内学生,先在国内接受一年的系统教学,再前往美国留学,期望建构中西经济的交流通道。

赵耀辉作为第一届“福特班”的学生,带着邹至庄先生与祖国的期望踏上了赴美之路。

“这样是正确的!”

之后,赵耀辉又在芝加哥大学接受了6年的经济学教育。毕业后,本打算立即回国的她,却没有遇上对的时机。对于为什么一心只想回国,赵耀辉说:“不忘初心吧,脑子里还是有一个想法:这样是正确的,应该要回来。”这坚定的想法,受到邹至庄先生、在美导师、芝加哥大学的影响。后来的岁月里,她用行动践行着最初的坚定,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20年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的第三年,赵耀辉回到了她最熟悉的燕园,但展现在她面前的,已经不是旋律悠扬的舞会了,而是刚刚起步的中国经济学,面对很差的硬件条件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赵耀辉正如当初选择“经济系”时那样,踌躇满志。

两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赵耀辉及其团队注重做规范的研究,目标是把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引向规范化,从传统的方式,即用逻辑说事情,转向用数字讲故事。当时,要在数据上做到突破是很困难的,而现代经济又非常需要精确的数据,非常缺乏数据。赵耀辉试图去填补这空白,最开始,这方面只是“星星之火”,赵耀辉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去做数据,带出了一批能够做数量分析的人,为之后的经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待星星之火燎原之日,而今,正当其时。

2016年,“共和国基层经济史访谈”项目中,访员与受访者交流

第二个十年,赵耀辉的工作围绕“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进行,到今年正好10年。该项目旨在为科学研究中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高质量的数据库,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赵耀辉专攻劳动经济学、老年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她一直在做的事情是,用数据去说明社会现象,例如,通过对劳动力迁移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劳动力的流动是有规律的,这规律与教育程度、收入差距都有关,从而发现人口流动是经济规律,是自然发生的。再例如,之前大家并不知道中国老年人具体的健康状况,很多调查质量都不高,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去了解现实,用围观的数据去展现,这样才能创造未来。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学发展得很快,但赵耀辉仍然在为经济研究的未来打基础,正如当年作为第一批出国学经济的学生,做着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地基不牢,如何建设高楼呢?

书香与温情

在赵耀辉的项目中,我们能看到数据背后的温情。数据虽然是严谨的,但它不是冰冷的,它的获取途径装载着满满的人文关怀。从2014年开始,项目组每年组织了几百个学生访员,在全国各地几十、上百个县级单位,对受访者进行调查,听受访者讲述一生的故事,最后获得的口述史,做数量化处理,形成数据库。今年,项目组还会继续开展相应调查实践活动,不断充实数据库。

赵耀辉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喜欢听文革时期的故事,那是和她擦肩而过的历史,她想用数据去展现历史。项目、研究、数据,无一不展现赵耀辉关怀社会的温情,无论是对老年人、劳动者还是对女性,都能看到赵耀辉走下讲台、亲近社会的真情时间,同样也展现了心系国家经济发展的赤子之心。

在赵耀辉的办公室,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充斥着浓郁的书香,两个高且大的书架上摆满了经济学相关书籍,还有一家人的合照,在这样温馨的空间里,历史泛黄,但却在赵耀辉的笑容中看到历史残留的温情。经济,说起来很宽很大,却在她这里变得具象化。

未名湖畔,朗润园中,赵耀辉的办公室

 

不知不觉,赵耀辉与经济、与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是她从始至终都感到欣慰的。不被最初的艰苦击退,坚信中国经济学有明媚的发展前景,并陪伴它成长壮大,作为其中一分子,赵耀辉深感自豪与感动。个人价值融入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中,正是初心的贯彻,赵耀辉一直在用她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关怀,推进着手头项目的开展,也始终秉持“初心”,那份受各位大师学者影响的“初心”。

对于中国经济学的未来,赵耀辉仍然踌躇满志,正如最初看它起步时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不忘初心”吧!对于科研和生活、经济和历史,赵耀辉都有一种情怀,正如她讲述她的故事时,深情认真,眼中流露着热爱与热情,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

可以想见,80年代的北大舞会上,翩翩起舞的赵耀辉多么美丽,毅然作为开拓者去留学的赵耀辉多么勇敢,放弃西方选择祖国的赵耀辉多么坚定,其实,这些都是经济学家的情怀吧。

 

人物简介赵耀辉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1996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长期专注劳动经济学和老年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赵耀辉教授曾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耀辉教授还是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项目组负责人,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副总编、北京大学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联合主任。

 

 

(文/谢蝶 吴星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