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许智宏主讲才斋讲堂第25讲:植物科学的今天和明天

榕树落地即生的根、佛肚树中部向外凸出的茎、以昆虫为食的猪笼草、分了雌雄花蕊的黄瓜花,10月27日晚上的二教107教室里,同学们被这些丰富而新鲜的植物图片弄得应接不暇了,而这还仅仅是才斋讲堂第二十五讲––“植物和人类:植物科学的今天和明天”的一个序曲。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分别就形形色色的植物、植物与人类生活、植物与环境、植物的基本特征等话题进行了讲述,为同学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植物王国大观园。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主持并全程参加了讲座。

 

一开场,大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连串的植物图片,这些图片有不少还是许智宏院士在实地野外考察、日常生活中自己拍摄的。“植物科学是很好玩的,但也是门严肃的学问,今天我希望能跟大家轻松地讲述这些严谨的问题。”果然,当图片放映到锦屏藤新生的气根时,许院士便风趣地说:“很多植物的根都很有特色,这种气根就很有‘一帘幽梦’的感觉吧!”在场的同学们都不禁心领神会地笑起来。

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是人类主要的食物和能量,并且还是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来源。植物丰富的种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植物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比如罂粟、水葫芦、蓝藻等等,有的是人类使用不当造成的,有的是产生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 在直观的图片展示后,许院士转而介绍起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将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从微观角度上对植物的探索近年来取得了不凡的成果,通过细致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生存基础、生命现象,生命科学研究者建立起了植物基因库,对于改良植物品种、更新植物品种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关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就好比拓宽马路一样,为植物新品种研发提供了基础”,许院士形象地解释道。

北大校园本身也可算是一个小型植物园了,“每个北大学子都是一颗小蒲公英,选择了燕园一片土,在这里发芽、生长,”许院士化用了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里的一句话来结束了讲座,“希望你们都能享受在燕园的学习生活,快乐地成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