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俞可平主讲才斋讲堂第109讲:政治学的公理

123日晚7时,阵阵笑声从理教207的教室中传出。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北大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做客才斋讲堂,结合政治生活中的实例,与在场的师生们分享政治学的公理和民主政治的要素。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主持活动。

 

讲座现场

什么是公理?政治学的公理又是什么?俞可平开篇就抛出这样的疑问。他认为,政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有自己内在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便是政治学中的公理。政治学的公理和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中的公理不同,它更侧重于政治现象背后运行的规则,违背这些规则便会受到惩罚。俞可平介 绍说,当前学界对政治学公理这个概念有较大的争议,也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他认为,研究政治学背后运行的规律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政治学的本质,即重大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而且有利于指导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

作为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学科,政治学的许多理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反映。俞可平使用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解读。例如, 针对公务员压力大、官员社会评价低、官场信息失真等社会问题,俞可平认为这些体现出谁产生权力,权力就对谁负责;政令须出一门;由上至下的决策指令信息 与由下至上的决策效果信息不能走同一管道等政治学规律。针对当前反腐力度加大、反贪法律众多(多达102部),但腐败还是屡禁不止的问题,俞可平认为,除了这些腐败分子自身立场不坚定之外,更多的是权力审查与分配的制度问题。他强调,权力必须受到制衡、形成封闭的环,才能保证不会被滥用。俞可平讲话 风趣幽默,有着长期研究经历的他信手拈来的例子引人入胜。

 

俞可平在讲座中

接下来,俞可平将视野从现实转向了学科本身,他总结了政治学的三个公理:第一,人类社会都有共同的政治价值,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尊严、安全与和谐是人类共同的基本政治价值;第二,政治制度是近代的产物,从国家与公民的角度来讲,是国家与公民签订的合约,国家的宪法是公民与国家订立的最高政治合同;第三,人类发明了众多不同的制度,其中,民主政治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俞可平重点解释和探讨了民主制度。民主,简单的解释便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讲,民主是需要建立一系列确保公民人权的机制,即一套授权限 权的制度。很多人认为民主是虚化的、和现实脱节的,还有些人认为民主是西方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但俞可平认为我们应该关心并重视民主,因为公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背后是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背后便是公共权力的分配––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认真考虑和积极关注的。对于民主属于西 方的观点,俞可平则举例反驳,民主起源于公元前1100年黎巴嫩,这是有确切的历史证据和文字记录的,所以民主绝对不是独属于西方的价值观,而应该是全 人类的共同财富。俞可平认为民主不仅具有实体的意义,而且同样有程序的意义:民主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使得公民活跃起来,使得公民的参与度与参与热情提高起来,即民主应该是一个旋转的螺旋

之后,俞可平进一步探讨了民主政治的要素,即选举、协商、参与、法治、透明和分权。民主政治是一种选举政治,各级政府的官员,应当通过直接或者间 接,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这是民主的第一要素。但是另一方面,选举不是民主的一切,不能搞选举崇拜,民主也需要协商。从原始社会中的氏族会议到现在的政协,协商作为直接民主的基础是最古老、也是最新型的民主形式。民主也需要公共参与,在民主政治下,国家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保护公民的公共参与,特别是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另一方面,民主也需要完善合理的法律来保障运行,即民主政治是一种法治下的政治,这种法治是以宪法为最高权威,区别于以统治者为权威的古代法治。

 

讲座现场

活动结束时,俞可平总结说,民主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是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是政治学中重要的公理。但是政治学的公理在作用于不同的环境 时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政治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政治发展必然带有当代的中国特色。最后,俞可平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