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李晓明主讲才斋讲堂第103讲: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

2015108日晚,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明教授做客才斋讲堂,结合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实例,向师生们讲述了社会科学中计算思维的运用。

首先,李晓明向大家介绍了《网络、群体与市场》一书,这本书主要讨论了高度互联世界中的行为原理和效应机制。受到这本书的启发以及几年的教学实践,他将在2016年春天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名为社会与市场中的计算问题选讲的课程,今天的讲座可以算是这门课程的前言部分。

 

讲座现场

李晓明使用现实生活中的若干社会现象引出本次讲座的学习目标––认识到关系(结构)与互动可以作为刻画社会科学问题的两种有效工具,学习使用计算思维来讨论社会科学问题。

李晓明从网络中的博弈现象讲起。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博弈的概念,李晓明邀请了几位现场的同学来参与扑克牌的游戏––每个同学需要独立出牌,每 个人出牌的奖励会受到个人决策和他人决策的双重影响––以此来帮助大家体会博弈中个人策略的制定和相互影响。随后,他围绕一个高速路通行的问题展开现场问答,引导同学们提出解决的策略。进行分析后,同学们发现,即使增加了资源投入,但是由于个人在决策时不断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整体的社会效益仍然处于较 低的水平。李晓明总结说,在现实社会中的博弈活动中,解决问题不能仅靠增加资源,还要注意调整结构

 

李晓明与同学进行互动

网络中的市场效应部分中,李晓明对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的宏观行为特征进行了解释。他以生活中人们购买瓶装水、登山运动、使用手机软件等日常行为为例,引出人们购买(采纳、参与)行为的两种基本动因的论述:一是对产品内在价值的认识,因人而异;二是由购买同样产品的人群规模带来的价 值放大,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效应。随后,李晓明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两种基本动因与产品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这种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市场营销当中:当产品具有网络效应,就应该用独立价值+降低价格的方式尽快吸引更多的用户,启动产品市场的网络效应;当产品不具有网络效应时,则可考虑附加具 有网络效应的功能。

在网上,从北大几步能走到清华?在最后一部分小世界与大数据中,李晓明抛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通过对延续近50年的小世界问题研究之路的回顾,大家开始对社会网络中两节点间是否包含丰富的短路径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