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北京大学“黉门对话”——“经济学家论道: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成功举行

201577日,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经济学家论道: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期“黉门对话”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共同承办;论坛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杨瑞龙教授、《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龚六堂教授等六位我国经济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对话嘉宾,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纯华院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董志勇主持了本期“黉门对话”。

严纯华常务副院长首先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为本期“黉门对话”致开幕辞。他向参加本期“黉门对话”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就“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项目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严纯华院士表示,莅临本期“黉门对话”的各位嘉宾都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相信各位嘉宾的精彩对话,一定能使各位与会师生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在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各位对话嘉宾结合亲身经历,围绕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相关问题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孙祁祥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研究环境极大宽松,二是科研和教学内容极大丰富,三是分析范式极大多元化,这彰显了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发展和成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工具和模型运用较多,对现象和经验描述较多,但原创性、思想性的东西不多,对经济学规律的揭示严重不足。她认为,经济学思想是内容,数理工具是内容的外在形式,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颇,但形式应当是服从于内容的。在科研实践中切忌“为形式而形式”、为模型而模型的做法。

张维迎教授认为,在过去两百多年中,数理工具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经济学界,科研工作者往往格外关注数学上的可操作性,却忽视了经济学自身的需要。此外,张教授亦指出,经济学研究在当下普遍存在着“不发展不变化”的问题,很多研究实际上参照的还是一些固有模板。

杨瑞龙教授认为,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数理工具是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很难判断二者哪个更重要。杨教授指出,数理工具的局限性在于其严苛的假设条件;而其优越性则在于,数理工具为经济学思想提供了一条具有说服力的证明途径,这使经济学得以成为一门世代传承的社会科学。

郑红亮研究员回顾了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主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变迁,充分肯定了基于数理工具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此外郑研究员亦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学故事与分析工具同等重要,切忌过度依赖数理工具,而忽视其背后的经济学因果关系。

梁琪教授认为,经济学重在“讲故事”,故事是思想的载体。现在一些学者过度关注定量结果,却恰恰忽视了隐藏在其背后的有趣的经济学故事。此外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应当更多借鉴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法等。最后,梁教授特别强调了经济学本土化问题,认为应加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

龚六堂教授以其亲身经历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数理工具认识的变化––从认为使用不足到担忧使用过滥。他认为,数理工具的引入对经济学的规范化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学科研工作者应同时打好经济学和数学两个基础。不过,经济学中的数理工具应注重体现经济学逻辑关系,以简洁为宜。

之后,六位嘉宾围绕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相关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互动研讨。孙祁祥教授指出,我国经济学科研工作者应关注中国经济的“真”问题,立足于中国现实,将研究主题与我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张维迎教授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首要关注的应当是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一个好的问题远比为了数学上的简便而构造一个“好”假设重要;构造假设应当是相对次要的工作,否则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杨瑞龙教授指出,一些人误认为数学上的复杂与否代表着一项研究的水平高低,实际上,一项好的研究成果在数学上应当是简洁明了的。郑红亮研究员指出,如何科学恰当地使用数理工具,是每位经济学学者应当在制定研究方案时认真思考的问题。梁琪教授认为,经济学研究不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繁复,而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分,片面追求模型复杂性而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龚六堂教授认为,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要记住数学工具永远是个工具,一方面不能离开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依赖它,在运用数理工具的过程中,应体现出清晰的经济学逻辑。

在互动提问环节,与会听众分别就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交叉融合,经济学专业各阶段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等问题,与六位对话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和工作经历,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了详细解答。

最后,各位对话嘉宾勉励在座师生,以经世济民为理想、为抱负、为行动,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我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