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陈向明主讲才斋讲堂第165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种知识体现了教师自己主动的教育决策和行动,因而彰显了教师的主体性。2018111日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向明教授依托所主持的研究案例,从教育本质视角论述了教师职业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及其教育意义等内容。

 

陈向明主讲才斋讲堂第165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

 

陈向明教授首先对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背景。当前,教师教育为师范生提供的准备不足,实习环节弱,导致年青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虽然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理论知识,但仍旧不知如何教书。陈教授通过对教育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专业学习对教师是合适的?教师有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吗?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由谁来定?如何平衡外部问责与内部自治的关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教师职业的本质,相对于学科知识而言,教师职业更重要的是关系型实践,要求教师具备择宜的能力、申辩式思维、转化式学习能力以及反思能力,比如: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等。

讲座现场

 

介绍了相关背景后,陈向明教授具体阐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内容。从前人的研究入手,引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即“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种概念强调了实践的优先性,对“理论联系实践”提出了挑战,捕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状态”。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陈向明教授系统介绍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呈现方式和生成媒介等。

 

随后,陈向明教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意义展开了讨论。实践性知识是行动者主体性的外化和实践表达,也是行动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可以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进与优化作为破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悖论的一个关键。当教师实践性知识促使教师主体性浮现,我们便能够在大数据的框架中窥见众多鲜活的、行动着的教师身影,发现我国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以及一线教师有何种可为与能为的空间。

学生提问

讲座最后,同学们向陈向明教授提问了关于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区别、中西方教师教育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等,陈向明教授一一做出了解答。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