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第四十一期:乡村振兴与制度创新

2018年11月18日,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乡村振兴与制度创新”专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报告厅B101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交通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赵鹏军研究员全程组织并主持。会议邀请了小城镇和乡村研究和实践领域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针对乡村发展的问题、思路、方法和理论进行讨论,跨界交流,碰撞思想,增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听众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北京大学等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该领域企业部门。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教授首先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致辞,指出研究生院发起黉门对话活动,旨在通过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邀请各领域专家围绕学术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以启发研究生对问题的综合交叉认识。随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致辞,介绍了学院乡村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乡村振兴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论坛首先由魏后凯研究员(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做了题为《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关键问题》的报告,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纲领性内容,并就促进乡村振兴的五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沈迟(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做了题为《乡村振兴的五种模式》的报告,介绍了不同发展模式下的乡村实践案例。刘彦随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乡村科学》的报告,介绍了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工程学等前沿方向,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科学。吕斌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做了《第六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第六产业的发展和规划情况。冯长春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做了《乡村发展与村镇研究动态》的报告,系统梳理了村镇领域科学研究的动态,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主旨报告之后是圆桌对话环节,河南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主任胡军,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雷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党安荣教授,与主旨报告专家和在场听众进行讨论交流。

在下午的论坛中,彭震伟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以题为《城乡融合的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思考》,分析了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和要求,并介绍了上海大都市地区的乡村实践。严金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做了题为《乡村振兴:从蓝图规划到绿图规划——村级绿色土地利用规划的探索》从乡村绿色发展的角度解释了村级绿色土地利用规划,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七王坟村的规划案例。黄贤金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40年与城乡融合发展》为题,从东亚地区国家或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比较、大陆农村土地改革与城乡差距发展、特色小镇土地改革的福利效应差异和“三块地”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四个方面,解释了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最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高武斌局长以《陕西苹果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思考》,分享了长期工作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管理事业一线的宝贵经验,总结了陕西通过发展果业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四种模式,并介绍了彬州市融诚农业科技集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随后的下午圆桌对话环节,陕西省彬州市市委书记钟伟,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李国平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主任曹广忠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波副教授,与主旨报告嘉宾和台下听众就主旨演讲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最后,赵鹏军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归纳了本次论坛主要从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深入讨论:1)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需求、目标和内涵,2)乡村振兴的模式与问题聚焦,3)乡村振兴的策略,4)乡村振兴的社会效果及其评价,5)如何开展乡村科学研究。

本次论坛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邀请来自不同行业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就乡村如何发展的问题,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会议内容丰富,主旨演讲水平高,对话嘉宾的评议到位,整个讨论与交流过程热烈,带来一场学术和思想的大餐。

 

(供稿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于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