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沈睿文主讲才斋讲堂第221讲:大使厅壁画何以如此?

  粟特考古是国际粟特学中的重要课题,位于中亚地区的撒马尔罕阿弗拉西阿卜(Afrasiab)大使厅(Hall of Ambassadors)壁画被视为该课题中最为闪耀的明珠。自考古发掘之后,大使厅壁画50多年来一直被国际顶尖粟特学家所关注,相关研究层出不穷。2022年3月3日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受邀主讲本次才斋讲堂,从图像元素的辨析入手,阐释了大使厅壁画所呈现的内容及背后的故事,并将之置于整个游牧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中重新理解,进行了精彩的讲述与分享。

  

  沈睿文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221讲


  沈睿文教授从大使厅的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引入,简明扼要地向同学们展示了近年来各个专家学者关于大使厅壁画的主要观点。国外学者习惯将四面壁画拆开独立研究,而沈睿文教授更倾向从游牧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入手,结合中外历史文献从整体对壁画进行研究与探索。
  大使厅位于中亚地区,是一处在西突厥历史上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资源,近年学术界主要观点认为,南、北、东、西四个壁画分别记载了粟特王新年出行、唐高宗与武则天、印度史诗、突厥武士和八国使臣等四个故事。沈睿文教授旁征博引,考究辩证,对四个大使厅的壁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首先是南壁壁画,他认为过往研究中的许多解释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反而《辽史·营卫志》描述的“春捺钵”的场景可能给我们某种启示,即壁画实际上是对于皇帝出游围猎、刺鹅荐庙这一活动的描绘。北壁壁画采用了《穆天子传》中穆王西征的典故来规划整个壁面内容,其中穆天子的狩猎和鸟舟龙浮分别由唐高宗和武则天来担当,而结合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等传世画作等可以推测,北壁壁画上的右侧部分表现的是夏季浴马的场景。东壁壁画记载的是印度神话《摩诃波罗多》的开篇故事,即毗湿摩的诞生以及福身王和恒河女神的故事。大使厅的西壁壁画在学术界一直有多个版本的复原图和解释,争议较多,沈教授结合《大唐西域记》、《元史》等史书中对游牧民族的生活与丧葬习俗的描述与其对壁画的研究认为,西壁壁画实际上表现的是游牧民族坐冬议事的场景。
  通过对大使厅四壁壁画的详细阐释、辨证与论述,针对最终问题“大使厅壁画何以如此”,沈睿文教授引出了置于游牧民族政治文化传统之中的理解:四时捺钵。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捺钵分别对应大使厅南北东西的四壁壁画,是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与历史上康国(大使厅所在地)传统相契合。然而大使厅为何朝东开门呢?这是由于“崇日尚东”的传统。在这里,通过以“崇日尚东”来推测下葬时间的例子,沈睿文教授还鼓励同学们要有创新思维,深入思考。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沈睿文教授根据《辽史》及壁画内容对大使厅建筑的性质与壁画绘制的时间范围进行了推测,大致是公元664-675年之间。精妙绝伦的大使厅壁画,妙趣横生的内容故事,详实有据的辩证论述,沈睿文教授带来的知识盛宴令人如沐春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雷东明

摄影:张泽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