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程乐松主讲才斋讲堂第249讲:道之为教 理以显文——古代中国信仰的观念诠释

  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信仰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以教化的方式建构并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途径,这与来自西方的宗教与信仰理解有本质的差异。从观念史的角度看,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道理与他们生活世界中的文教互为表里。2023年5月1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程乐松教授做客才斋讲堂,从三种不同的教化传统及其互补与互嵌结构出发,向师生介绍中国传统思想如何将超越性与当下性融合在一起,指向精神生活的行动与人生境界的追求。

  

  程乐松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249讲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作为古代中国信仰的道教,程乐松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宗教与信仰的差异。古代中国的信仰与西方犹太教等建立起来的宗教有本质上的差异,例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排他性宗教,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是多元且开放的,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展开相应的祭祀活动。对于“道”的含义,程乐松教授认为“道”是宇宙、社会和个人最根本的运作规则,“秩序”二字是我们理解中国人信仰的金钥匙,古代的普通人相信有一个恒常的秩序存在,也追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高度稳定。

  为保持这种秩序的稳定,德性生活和祭祀活动成为“上达神灵”的方式,同时满足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需求,也让“长生”成为一个“合理”的预期。程乐松教授进一步阐释,道教提出了多种获得长生的方法,允许人们以各种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追求永生,但最后是否能真正成功则取决于个人造化,结果无法控制。 

 

讲座现场

  对于混沌、秩序与混乱的关系,程乐松教授认为混沌是最初的状态,所有事物没有区别,不会存在与消亡;混乱是一种感受,是对秩序的破坏;因此秩序是混沌到混乱之间的预设,甚至可以认为秩序中包含混乱。最后,程乐松教授强调,古代中国的道教“信”的是心灵秩序、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而“疑”的是人类个体有限的能力。总体而言,中国人的信仰实际上是可理解的,它也能帮我们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肖济瀚

摄影:王子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