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工程讲堂│第9讲:杨立华教授主讲孔孟哲学的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培养急需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北京大学启动“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研究生院为项目开设公共平台课程“前沿工程讲堂”。2022年3月19日晚,“前沿工程讲堂”第9讲在第二教学楼202教室顺利举办,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围绕“孔孟哲学的精神”进行专题授课,研究生院副院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担任主持人。
课程伊始,杨立华教授从孔子对中国文明的塑造切入,为同学们展示孔子哲学在历史和当下的重要性。从总体看,孔子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性格,帮助中国文明确立了根源价值,并通过教化给出了理想的人格典范,这种人格典范可以概括为“刚毅、正大、笃实、平易”。相比于专门的经验学科,哲学的学科任务是对世界人生根本问题进行理性而成体系的思考。在中西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孔子影响着我们感受世界与感受生活的基本方式。
接下来,杨立华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孔子哲学核心思想的理解。孔子哲学是天人一致、天人一贯的哲学,也就是说,天道和人性是一致的。孔子回答了什么是普遍人性的问题,虽然不同人对于究竟什么是“上”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本质倾向。他认为,孔子哲学中人性和人类本质倾向的内涵都是“仁”,“仁”是孔子的核心概念,对“仁”的讨论在《论语》中频繁出现。他重点分析了孔子和最得意门生颜回对“仁”的问答讨论,认为无论是“克己”还是“由己”,都是“仁”的外在表现,“仁”的关键是人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维持现状的自我保存,还有向无限敞开的自我实现。这样的人性与“天道”是具有一致性的——“天道”的内涵正是创造,是永不停息的变化。
在讲解完上述内涵后,他介绍了孟子是如何继承与发展孔子思想的。孔子揭示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洞见,而孟子则在战国时期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通过辩论捍卫孔子哲学的基本方向,用理性的方式维护了孔子的哲学洞见。从后世的角度看,孟子在 “先立乎其大”、“尽心”等方面的论述对中国文明的思想与实践同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例如,每到民族危亡之际,孟子的精神都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投身于民族救亡的运动。最后,杨立华教授还分析了孟子和庄子等中国哲学家“向内寻找”的共同思想倾向,并给出了相应的逻辑推导。
本次课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课堂讲授,使同学们对孔孟哲学的核心思想及中国文明的根源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讲授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场同学就孔孟哲学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横渠四句”的解读以及中国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意涵等方面的问题踊跃提问,杨立华教授耐心细致地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逐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