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English

前沿工程讲堂│第10讲:贺灿飞教授主讲“区域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培养急需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北京大学实施了“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研究生院为项目开设公共平台课程“前沿工程讲堂”。2022年416日晚,“前沿工程讲堂”10讲在第二教学楼202教室顺利举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进行专题授课。

 

 

课程伊始,贺灿飞教授介绍了世界产业发展的四个大趋势从产业发展技术上看,产业界越来越趋向于采用创新驱动+智能化的新技术,同时兼顾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从历史上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再工业化”进程;从发展目标上看,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使命从地理空间布局上看,生产全球化进程推动着生产地的产业转移。

 

 

接着,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到中国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入关键期。国家先后提出并推动了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贺灿飞教授指出,在未来经济转型期,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国家推动的各项促转型产业政策,将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在对产业发展背景和现状做了回顾和介绍后,贺灿飞教授着重讲解了区域产业发展转型的经典理论,并强调了这些理论对于产业在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找准方向、优化结构的重要指导意义。产业转型理论是一二三产业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的过程;产业演化理论强调区域产业的路径依赖性,新的产业往往与旧有产业紧密联系,但同时路径突破也给区域发展带来机遇;产业转移理论描述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高收入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的过程;产业升级理论从全球价值链出发,刻画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模仿、学习、创新,逐渐从“微笑曲线”中间向两端延伸的产业升级过程。

 

 

报告后半部分城市与环境学院朱晟君研究员解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转型的具体实例。从不同尺度看,中国产业发展主要以集群的形式存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现象非常普遍新兴产业集群同样如此,中国的ICT产业也高度集中于几个城市。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网络,企业临近形成的共享、匹配、学习三种效应促成集群的蓬勃发展。产业转移同样在中国大陆内部广泛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率先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些产业集群和转移的实例有助于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城市产业转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在讲授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场同学就全球化的未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产业集群方面问题踊跃提问,贺灿飞授耐心细致地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逐一解答和深入研讨

返回